坐落洞庭湖东岸的岳阳县,郊野阡陌间,收割机轰鸣着络绎,金色稻浪被卷进机身,死后紧随的打捆机正将秸秆“吞入”腹中。片刻间,杂乱的秸秆消失不见,一排排方方正正的草捆规整堆放在田间,等候被转运离田。
作为湖南粮食出产大县,岳阳县每年发生农作物秸秆57.70万吨,其间水稻秸秆占比近多半,2024年,岳阳县秸秆使用量达40.58万吨,归纳使用率高达90.92%,2025年更剑指95%方针。
从前困扰农户的农业出产“收尾难题”,现在已然方便的解决。这背面,蕴含着怎样的“秸”变之道?
为打破窘境,本年7月,岳阳县出台《岳阳县2025年秸秆禁限烧和归纳使用实施方案》,一方面硬核监管,筑牢“三防一体”屏障;另一方面闭环使用,以秸秆离田工业化使用为要点,健全秸秆“收、储、运、加、用”体系。
岳阳县方案整合各级财政性奖补资金约1800万元,支撑加工厂房和收储库房、设备置办以及秸秆低茬收割、破坏还田、离田使用。详细推出离田补助20元/亩、农机置办最高补助30%、低茬收割破坏还田和深翻耕还田补助6元/亩、灭茬还田补助15元/亩等组合方针,充分调动农户将秸秆向资源化转化的活跃性。
至于怎么搜集、转运秸秆,农户也无需忧虑。政府活跃扶持具有秸秆收储、加工能力的商场主体,对秸秆进行收回。
在中洲乡,当地引入湖南湘草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建造5000平方米收储基地,日均处理秸秆200吨,8个村级暂时堆放点掩盖全乡,让秸秆离田快捷高效。
“曾经秸秆烧了污染空气,烂在地里又妨碍,现在成了抢手货!”中洲乡北垸村村支书刘其龙指着新鲜的草捆说:“政府有补助,企业下田收,农户还能增加收入,没有人再燃烧秸秆了。”
岳阳县农业村庄局副局长李志介绍,本年,岳阳县中晚稻方案离田使用32万亩,原方案张谷英镇、月田镇、毛田镇全域秸秆低茬收割破坏还田,因种粮大户和养殖户离田志愿激烈,所以在张谷英镇、月田镇、毛田镇新增离田作业6500亩。
离田作业规划的扩展对农机设备的数量和作业功率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而足够且适配的农机装备正是保证这一使命高效推进的硬核支撑。岳阳县共投入546台收割机、10套大型秸秆离田设备正在展开中稻秸秆离田作业,新置办了20套中小型秸秆离田设备,加上存量秸秆离田设备14台,可满意秸秆离田需求。
离田后的秸秆,并未就此“停步”。在岳阳县,不一样的商场加工主体正用技能为秸秆“赋能”,让本来的田间废弃物,沿着饲料化、基料化等途径,变成能挣钱的“宝物”,真实的完结“秸”尽其用。
在筻口镇的岳阳县环农秸秆归纳使用专业合作社车间里,负责人钟华新正带着技能人员调试秸秆饲料化出产设备。“本年咱们方案加工处理至少1万吨秸秆,估计可以发生80万元的经济效益。”钟华新说。
“咱们本年4月才从芦苇秸秆收回转型做晚稻秸秆加工,现在收的秸秆都来自筻口、新开、公田三个镇,每天能加工30多吨。”合作社负责人钟华新一边盯着出产线,一边算起了收益账,“260 元一吨收进来,加工后400元一吨卖给周边养殖场,扣除水电、人工和设备折旧,每吨能赚60到80元。”
“能这么快步入正轨,多亏了政府的农机补助。”钟华新说,合作社置办的秸秆破坏机、打捆机都享用到了30%的当地补助,减轻了不少资金压力。
如果说环农合作社走的是“接地气”的饲料化道路,那岳阳县新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则拓荒了秸秆“高端化”的新赛道。
要让秸秆“变身”养分土,得经过多重工序,其间发酵工序是要害,期间还要精准操控温度和湿度,最终经过筛分、分装,才干变成不同层次的产品。
“一吨秸秆能出0.6吨养分土,中高端的养分土产品按升卖,一升单价在30-40元左右。”该公司技能人员舒杰指着库房里打包好的产品说,公司有专门的深圳出售团队,线万吨,本年满负荷出产能消化2万吨秸秆。
而对企业来说,除了商场收益,政府的方针支撑也很要害。岳阳县农业村庄局帮忙企业申报了农产品加工补助,让秸秆高端化使用的路走得更稳。
岳阳县中洲乡秸秆收储站车间内,作业人员在对秸秆进行饲料化处理。彭正阳/摄
到现在,岳阳县已有17家秸秆收储运加工公司。本年,岳阳县方案进一步调整秸秆“五化”使用结构,估计饲料化使用新增3万吨,基料化使用新增1万吨,推进秸秆使用从低附加值向高的附加价值改变。
多部分攥指成拳,锚定生态中心发力。岳阳县打破“部分壁垒”,成立了秸秆归纳使用作业专班,将农业村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多个要害部分归入联动体系,清晰“生态目标优先”的查核导向。
2024年,岳阳县空气质量继续坚持优秀水平,秸秆禁烧管控成效明显,洞庭湖东岸沿线区域空气污染物浓度较往年明显下降。
岳阳县农业村庄局将“土壤生态改进”作为技能指导中心,在全县规模推行“秸秆还田+测土配方上肥”组合形式。其间,筻口镇作为要点示范区,主推“灰质石+秸秆还田”管理形式,在笔架山、明星等13个村建成会集连片万亩示范区。
经继续改进,项目区土壤pH均值较管理条件升至5.14,均匀提高0.22个单位;土壤有机质含量较管理条件升至35.71 g/kg,均匀提高0.93g/kg。经过推行秸秆还田等技能,犁地“地力”明显地增强,化肥使用量得到必定作用操控,农业面源污染继续下降。
科技赋能让生态与效益双向提高。岳阳县联合湖南省农科院、湖南农业大学等树立秸秆生态使用技能协作机制,针对不同秸秆用处研制生态化技能。在中洲乡,湖南湘草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与湖南农业大学联合创办了“岳阳饲草科技小院”,驻点博士汪雅婷团队每天往复于稻田与试验室,经过上百次试验,成功研制“尿素与乳酸菌复配青贮技能”,霸占了南边高水分秸秆青贮发酵质量差、养分丢失大的难题。
更值得一提的是,岳阳县要求一切秸秆作业设备加装斗极体系,秸秆还田离田面积按斗极体系核实,装置斗极体系的农机设备还可另行奖补800元/台。这为核算离田代替燃烧的减排效益供给了数据支撑,助力碳减排成效量化评价。
生态盈利反哺民生,构成良性循环。秸秆管理带来的生态改进,正转化为农户看得见的“收益”。
“曾经烧秸秆怕被查,现在卖秸秆能挣钱,地里收成高,空气还新鲜,这日子才叫有奔头!”不少农户的由衷感叹,正是秸秆管理“生态富民”的最佳注脚。
对更多身处粮食主产区的县域而言,岳阳县的“秸”变之道供给了可仿制的中心暗码:要认识到秸秆并不是“田间包袱”,而是“放错当地”的生态资源,从而用协同机制树立“生态维护—工业增值—农人增收”闭环,如此,村庄复兴的绿色底色,自然会益发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