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是因为苏联的扩张本性引发的吗?冷战是两种意识形态和两大阵营的对抗吗?冷战的结束标志美国与西方自由主义的胜利吗?还是冷战是美国在二战后策划的霸权机制?因为对于美国来讲,要维持霸权,就必须阻止在欧亚大陆出现国家或者国家间的联盟,形成一个主导性的势力,从而威胁美国的安全。而要做到此,最好的办法是让欧亚大陆的国家处于相互争斗,相互牵制的状态,形成一个分裂但平衡的态势,这是美国霸权赖以存在的先决条件。这既是一个地理政治学框架,也是一个地缘经济框架。由此不难得出,冷战的结束对于美国来讲,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它动摇了这一框架。那么,目前美国是否试图引发地区冲突,重建一个由美国主导的分裂但平衡的欧亚大陆呢?由此美国就能再次伟大吗?
冷战是源于苏联的侵略扩张本性吗?对于冷战的认识有两个版本,一个是乔治凯南的,一个是尼古拉斯斯皮克曼的。前者可以称之为苏联行为的根源,后者可以称之为美国行为的根源。前者认为冷战源于苏联的扩张本性,美国的“遏制”战略是对苏联的反制,冷战是美苏两大阵营的对抗与博弈。后者则认为冷战源于美国的全球战略,目的是建立一个分裂与平衡的欧亚大陆地理政治学格局,阻止出现国家或国家间的联盟,形成一个主导性的势力,从而威胁美国的安全。所以,冷战的结束,对于美国来讲未必是一件好事。显然,两者比较,后者更能说明冷战,也更能够说明目前美国的行为与战略意图。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于是否应选择“孤立”还是“干预”政策,就有过争论。对此美国地理政治学学者尼古拉斯斯皮克曼认为:这两种政策不仅代表了为保护美国安全与利益而推行的两种不同计划,而且代表了意识形态观念与政治同情方面的深刻差异。他认为,如果美国选择再次退回到“孤立”的防御政策,认为浩瀚广阔的大西洋和太平洋为美国提供了一道抵御来自欧洲或亚洲侵略的坚不可摧的屏障,这种观点是一种危险的错觉。他认为美国应选择“干预”政策,热情参加国际事务,并将此看作是确保普遍和平与美国自身安全的手段。因为不墨守成规,与时俱进是判断好政策的标准。斯皮克曼有一句名言,这句话可以说概括表达了他的战略思想,即“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统治了欧亚大陆;谁统治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控了全世界的命运。”而要控制边缘地带,就要控制欧亚大陆的两端,就不允许在欧亚边缘地带出现国家或国家间的联盟,形成一个主导性的势力,从而威胁美国的安全。而要做到此,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欧亚大陆两端的主要国家处于对立与相互牵制的状态。所以,一个分裂但平衡的欧亚大陆是美国霸权存在的先决条件,它既是一个地理政治学框架,也是一个地缘经济框架。斯皮克曼将此战略称之为“和平地理学”。
冷战是美苏两大阵营的对抗吗?可以说冷战既是美苏两大阵营的对抗,又是美苏霸权的基础与世界秩序。没有冷战,就没有美苏的霸权。对于美国来讲,首先冷战确立了美国霸权的地理政治学框架,打造了一个分裂但平衡的欧亚大陆。在欧洲,俄罗斯是威胁吗?早在冷战时期,就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如果假定俄罗斯想要进攻美国和西方国家,但是,在所有把这种精神病患者的恐惧当做美国国防和冷战政策基础的人中,显然没有一个曾经去证明这种恐惧是合理的。没有人肯费力去冷静解释为什么俄国有这种企图。恰好相反,每一个有理性的人都得出这种信念,俄国人没有这种欲望与企图。所以,其理由必须从别处去找,而不是从并不存在的苏联侵略的威胁中去找。事实上,与其说俄罗斯是威胁,不如说俄罗斯必须是威胁,因为这是美国的战略需要。如果说俄罗斯是威胁,那么德国,法国,英国还有欧洲一体化也是美国的威胁,因为一个主导性国家或者国家间联盟的兴起都将威胁美国在欧洲的主导地位,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它们相互争斗,相互牵制,相互消耗。而为此一方必须是威胁,必须是敌人,是甲方。另一方必须是盟友,是乙方。只有这样,美国的离岸平衡游戏才能玩得起来,美国才能以“平衡者”,“和平与自由的维护者”自居。美国的目的是通过鼓吹俄罗斯,引发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矛盾。不仅如此,美国还要引发英国与法德之间的矛盾,等等。通过盟友遏制俄罗斯,反过来又通过俄罗斯牵制盟友,使盟友更加依附于美国,团结在美国的领导之下,由此形成以美国为主导的所谓欧洲平衡秩序。所以,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所说:“做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而做美国的盟友则是致命的。”
其次,冷战确立了美国霸权的地缘经济框架,确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经济体系,冷战成了美国经济繁荣的催化剂。当时美国总统杜鲁门信心充足,趾高气扬。他被告知,美国的好时光因为冷战可以超过1952年以后很久。冷战的需求如果加以充分的利用,就没有穷尽。其三,冷战既是对外的,也是对内的。对外建立和维护了美国的霸权,对内则维护了资本统治。对此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在《一九八四》一书中就这样写到:事实上,现代战争的特点已经改变,说的更准确点,发起战争的理由在重要性顺序上已经改变。在我们当今这个时代,他们根本就没有互相开战,战争是由统治集团向着自己的国民发动的,而且战争的目的不是为了去攻陷或者防止被攻占领土,而是保持社会结构不变。战争变成了统治集团为了自身利益,玩弄民众的把戏,重要的是保持民众的精神情况是恐惧,仇恨,无限敬仰和欣喜若狂。换句话说,他们应该具有和战争状态相适应的心理健康状态,战争是否发生没关系,需要的只是保持战争状态。战争从根本上讲,已经改变了性质,战争即和平。
冷战是如何结束的?美国与西方国家学术界认为1989年东欧剧变,德国统一以及1991年前苏联解体,标志冷战的结束。但是,戈尔巴乔夫对此有不同的说法,他认为: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是两个不同的事情。而西方,尤其是美国将苏联解体视为冷战终结的标志。这一认识既不符合历史,也给现实以及未来的欧洲和平埋下了祸根。那么,到底是先有冷战结束,才有东欧剧变,德国统一,苏联解体,或者说冷战结束是东欧剧变,德国统一以及前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还是相反,先有东欧剧变,德国统一,前苏联解体,才有冷战结束?显然,对于戈尔巴乔夫来讲,前者才是真相。因为正是他,为了结束冷战,结束军备竞赛,主动缓解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最终和里根达成协议。在后来的日内瓦、雷克雅未克、华盛顿、莫斯科等一系列的会议中,双方签署了《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1989年,苏美首脑在马耳他会晤,双方宣布冷战结束。柏林墙倒塌几周后,老布什又宣布支持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愿意两国签订新的贸易协约。苏联承诺不再干涉东欧各国的内政,美方为了响应这个建议,承诺在亚太地区削减15%的驻军。这个会议结束之后,美苏两国关系基本上从敌对关系转变为一种合作的关系。之后苏联遵守诺言,在东欧剧变与德国统一的问题上,不进行干涉,给东欧人民自由的选择。所以,从这里看,冷战之所以结束,戈尔巴乔夫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他主动结束了冷战,放弃了对东欧一直延续的“勃列日涅夫主义”和“有限主权论”,从根本上给予他们自由选择权。可以说,假如没有这些放弃,就不可能有随后的东欧剧变,德国的统一,当然最后由此多米诺效应波及前苏联并导致其解体,这是戈尔巴乔夫自己万万没想到的事情。他认为主动退出冷战,华约解散,北约也应该解散,冷战是美苏共同的胜利,然后大国关系应该回归雅尔塔体系,在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国际关系的新秩序。事实上,当时美国与西方国家作为对应,承诺北约不东扩,基辛格当时还提出了一个“雅尔塔第二”的计划。但是却被白宫当局认为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因为东欧地区局势慢慢的开始了对美国与西方有利的进程,所以,“现在干吗不让这一进程自行推进呢?”。之后,随着东欧剧变,前苏联的解体,美国与西方完全主导了事态变化的话语权,冷战结束被认为是美国与西方的不战而胜,东欧剧变与前苏联解体是的大失败,新自由主义的完胜,完全不提美苏双方之前作出的妥协与退让。所谓国际关系新秩序变成了美国一超独霸,而不再是回归以联合国为中心的雅尔塔体制。最后,在经过痛苦挣扎后终于迈出了北约东扩的第一步,全然不顾之前北约不东扩的承诺。
冷战结束,是美国与西方不战而胜吗?1991年前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合二为一,人们欢呼“历史的终结”。但是,目前在美国有学者觉得,冷战结束对美国来讲也是一个灾难。比如已故美国社会历史学家伊曼努尔沃伦斯坦就认为,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他分析到:“虽然许多评论家欢呼1989年是美国统治下和平的开始,但本书的论点正好与之相反,它标志着美国统治下和平的终结。冷战才是美国统治下的和平。冷战结束了,因此美国统治下的和平现在已经终结。”那么,他为什么这样认为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是因为一个由美国主导的分裂但平衡的欧亚大陆是美国霸权的基础,这既是美国霸权的地理政治学框架,也是美国霸权的地缘经济框架。所以,冷战的结束意味着这一基础的瓦解。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就如同相依在一起的两捆稻草堆,谁也离不开谁。而冷战的结束,其中一捆稻草倒塌了,那么另一捆还能屹立不倒吗?首先,没有苏联这一共同敌人,也就没有美欧联盟的必要性,由此结果是美欧关系的渐行渐远。而没有美欧联盟,美国单枪匹马又何以能够领导世界呢?其次,冷战结束,改变了全球地理政治学与经济结构,加速了全球经济中心从大西洋向太平洋地区的转移,美国与西方不再是全球的政治与经济中心。曾经的“美国生产,世界消费”的模式变成了“世界生产,美国消费”的模式,或者更准确地讲变成了“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模式,以至于导致美国衰退,中国崛起。而经济中心的转移又进一步加速了全球权力中心的转移。事实上:全球化等于民主化与市场化,但是不等于世界美国化与西方化。再有,没有冷战,美国的军火又能够卖给谁呢?最后,没有了共同敌人,又何以转嫁国内矛盾,凝聚国内的团结,维护政治的稳定呢?
历史还能回到过去吗?尼古拉斯斯皮克曼曾经分析到:正是干预与孤立的相互交替使美国外交政策似乎进入一系列长周期,其中单调地重复着孤立,联盟,战争。然后换同伴,孤立,联盟,战争,如此循环往复。放弃之前的盟友是因为它现在变强了,支持之前的敌人是因为它现在变弱了。因此在这样令美国满意的平衡状态下,它会回归辉煌的孤立状态。但是,平衡会逐渐打破,新一轮周期又将开始。一个分裂但平衡的欧亚大陆是美国霸权存在的先决条件,它既是一个地理政治学框架,也是一个地缘经济框架。在历史上,大英帝国就是如此,在这种循环往复中历经了三百年。而美国如同英国一样,也想以最小代价达到自己的目标,尽管规模不同,单位更大,距离也更远。至于最后大英帝国为什么走向衰退,原因则在于其丧失了对世界权力平衡与均势的精准把握。那么,目前美国的衰退是否也是因为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呢?
三年前俄乌冲突爆发后不久,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曾经公开指出,美国在俄乌冲突中有“三大目标”:一是美国希望看到一个自由独立的乌克兰;二是一个被削弱、被孤立的俄罗斯;三是一个更强大、更统一、更坚定的西方。拜登更是宣称,美国又回来了,大西洋联盟又回来了,世界秩序的拐点已经到来,美国将再次领导世界。不难看出,冷战既是美苏两大阵营长达40多年的对峙,也是美苏霸权的基础,一个分裂但平衡的欧亚大陆是美苏霸权得以生存的先决条件,这既是一个地理政治学框架,也是一个地缘经济框架。而冷战的结束改变了全球地理政治学与经济格局,既终结了前苏联的霸权,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与前苏联的解体,同时也动摇了美国霸权以及美欧主导世界秩序的基础。目前,种种迹象说明,美国为了再次伟大,再次让世界回到美国治下的和平,正在试图将世界再次推回到冷战,重新打造一个由美国主导的分裂但平衡的欧亚大陆,甚至于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但是,问题是历史真的还能回到过去,回到冷战,回到1991年,甚至于回到1945年吗?
任教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政治研究中心,后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国际关系。就职于加拿大海外集团
人民的证言:从亲历者的怒吼,彻底粉碎《高山下的花环》对时代的栽赃
质疑西方历史,就是“否定改革开放”,这个教授或许说出了她心目中的实情。
走进(4) 搞公有制是否违背中央政策?是否违背群众意愿?是否有强制命令?
【深情纪念毛主席逝世49周年】9.9缅怀毛主席,毛主席与谁准确地预见了未来?
郝贵生 没有反抗斗争,能“把苦日子过成花”吗?——评《生万物》导演《人民日报》文章
走进(4) 搞公有制是否违背中央政策?是否违背群众意愿?是否有强制命令?
光刻机残骸现身,原来毛主席时代就有光刻机!现在却被卡脖子,这么“伟大的功劳”,谁的?!